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星雲教育論壇北區場 翻轉教育的定位與內涵
2017-10-21
「處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,學校和教師如何運用新科技協助學生學習?如何以翻轉教育落實學生適性揚才、建立終身學習能力?」2017星雲教育論壇北區場10月21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13樓舉行,由前教育廳長暨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陳英豪主持,針對「科技快速發展下的教育定位與內涵」議題,邀請苗栗大湖農工室設科主任林明錚、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徐明珠、台北市中崙高中校長孫明峯與談,共同發表論述。
用技藝翻轉人生
「油漆,不只是上色,還可以結合室內設計實習、創意潛能開發、技法創作表現,讓『實作課程』玩出新花樣!」林明錚暢談,為突破大湖農工職校地處偏鄉的困境,體認必須發展出學校特色,他從創意工具讓夢想起飛策略開始,培養學生「帶著走的能力」及多元觸角涉獵;讓孩子找到學習樂趣,使得原本單調的學校白牆,變成創意多采的校園;更透過跨校彩繪活動,分享愛與技藝,並擴及社區愛鄉土彩繪銅鑼火車站,注入客家意象元素,讓過往旅客為之驚豔。
「競賽一下子,態度一輩子,當拉長時間軸,也許未來事業最成功的,是仍懷抱著熱情與初衷的人!」林明錚表示,該校身高僅155公分的女同學,經過5年努力,打敗以男生為主的傳統刻板印象,精湛技術榮獲第46屆全國技能競賽「油漆裝潢職類」金牌,當蔡英文總統親自掛上金牌的一刻,老師們都紅了眼眶,十年磨一劍、化不可能為可能。林明錚談及,這世上錦上添花居多,但他只想做雪中送炭的事。
運用科技輔助教學,攝影機現場示範,善用網際網路,上傳影片、優良作品,提供學生學習與賞析,建立臉書、line群組成討論區,延伸到課後或是例假日,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以校為家、把家當成培訓中心的林明錚,透過「點」的發展,與「線」的跨領域結合,再形成「全面」性「質」 的提升。他以創意、耐心、愛心來傳播希望的種子,照亮孩子的明天。
教育翻轉與創新
「建立無所不在的學習為願景,也就是在U化的生活環境裡,入人都可以是一位終身學習者。」徐明珠表示,隨著科技發展朝向自動化、智慧化,對人才培育的影響層面深廣,除了例行性和重覆性的勞力密集工作之外,從事預測和分析的白領人力也受到衝擊,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和圖像分析工作,皆可由人工智慧(AI)取代,傳統養成人才一步一腳步的模式已然顛覆,使得遭逢破壞性科技下的教育發展顯得困窘。
她指出,在全球眾多學者研究論述中,學校知識性權威既已削弱,學歷不再是唯一衡量人的指標,學校教育應從翻轉和創新思考。教育的定位在「實體方面」,校園仍是學習者關鍵能力培養的搖籃;在「虛擬方面」,藉由雲端平台,網路、數位學習,從實體場域延伸至虛擬空間,以時限性延伸至全時性,成為不打烊學習的園地。
徐明珠說,「教育翻轉」後的學校,經由「教育創新」 成為永續發展的學習中樞,強調尊重學習主體性,以學生為中心,核心能力培養「學科領域」,掌握關鍵性部分,學會掌握、分析、運用科技的能力,並具創造思考、批判思考、問題解決、邏輯與運算思維等。她建議,由教育生態、軟實力、硬體設施三方面著手,以落實運用科技學習的「公民科學」素養,優化教育品質,科技與人文並蓄。
數位學習的發展
「學習的樣貌更不應該趨於一元」,孫明峯闡述,知識的定義已遭顛覆,現今世界知識遞移的模式,從紙本轉變為線上,不僅載體變了,連發表速度、連結性、回應速度都變了,甚至連影響力浮現的方式也改變了,他期盼能打造適合自己國度、學習客製化的平台。
孫明峯指出,在全球大規模開放式課程MOOG的推波助瀾下,帶動了課程資源的開放與整合,透過線上學習汲取知識與新興技能或實務性技術,是普遍的現象,數位學習亦成為未來教育場域中的關鍵策略。不僅在技術上發揮了網路的精準、隨選、互動、社群以及數據分析等特性,已經快速建立生態體系,取代傳統教學形式、甚至學位制度的趨勢。
採「以學習者為中心」之設計概念的「台北酷課雲」,為發展「智慧教育」的基礎,孫明峯說明,此平台提供北市親師生適性化的優質雲端學習服務,及網路跨校修課管道等,突破空間限制,跨校共享學習資源。因應不同學習模式的選擇權,引領「適性」、「多元」、「自主」的數位學習趨勢。
孫明峯強調「翻轉」的精神,應是鼓勵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做更高層次的思考內涵。知識性的學習可在課前完成,強化學生對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,老師課程設計亦顯特別重要,依學生個別化的需求適性發展,建立學習模式,如磨課師系統中「教練角色」的概念。
用技藝翻轉人生
「油漆,不只是上色,還可以結合室內設計實習、創意潛能開發、技法創作表現,讓『實作課程』玩出新花樣!」林明錚暢談,為突破大湖農工職校地處偏鄉的困境,體認必須發展出學校特色,他從創意工具讓夢想起飛策略開始,培養學生「帶著走的能力」及多元觸角涉獵;讓孩子找到學習樂趣,使得原本單調的學校白牆,變成創意多采的校園;更透過跨校彩繪活動,分享愛與技藝,並擴及社區愛鄉土彩繪銅鑼火車站,注入客家意象元素,讓過往旅客為之驚豔。
「競賽一下子,態度一輩子,當拉長時間軸,也許未來事業最成功的,是仍懷抱著熱情與初衷的人!」林明錚表示,該校身高僅155公分的女同學,經過5年努力,打敗以男生為主的傳統刻板印象,精湛技術榮獲第46屆全國技能競賽「油漆裝潢職類」金牌,當蔡英文總統親自掛上金牌的一刻,老師們都紅了眼眶,十年磨一劍、化不可能為可能。林明錚談及,這世上錦上添花居多,但他只想做雪中送炭的事。
運用科技輔助教學,攝影機現場示範,善用網際網路,上傳影片、優良作品,提供學生學習與賞析,建立臉書、line群組成討論區,延伸到課後或是例假日,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以校為家、把家當成培訓中心的林明錚,透過「點」的發展,與「線」的跨領域結合,再形成「全面」性「質」 的提升。他以創意、耐心、愛心來傳播希望的種子,照亮孩子的明天。
教育翻轉與創新
「建立無所不在的學習為願景,也就是在U化的生活環境裡,入人都可以是一位終身學習者。」徐明珠表示,隨著科技發展朝向自動化、智慧化,對人才培育的影響層面深廣,除了例行性和重覆性的勞力密集工作之外,從事預測和分析的白領人力也受到衝擊,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和圖像分析工作,皆可由人工智慧(AI)取代,傳統養成人才一步一腳步的模式已然顛覆,使得遭逢破壞性科技下的教育發展顯得困窘。
她指出,在全球眾多學者研究論述中,學校知識性權威既已削弱,學歷不再是唯一衡量人的指標,學校教育應從翻轉和創新思考。教育的定位在「實體方面」,校園仍是學習者關鍵能力培養的搖籃;在「虛擬方面」,藉由雲端平台,網路、數位學習,從實體場域延伸至虛擬空間,以時限性延伸至全時性,成為不打烊學習的園地。
徐明珠說,「教育翻轉」後的學校,經由「教育創新」 成為永續發展的學習中樞,強調尊重學習主體性,以學生為中心,核心能力培養「學科領域」,掌握關鍵性部分,學會掌握、分析、運用科技的能力,並具創造思考、批判思考、問題解決、邏輯與運算思維等。她建議,由教育生態、軟實力、硬體設施三方面著手,以落實運用科技學習的「公民科學」素養,優化教育品質,科技與人文並蓄。
數位學習的發展
「學習的樣貌更不應該趨於一元」,孫明峯闡述,知識的定義已遭顛覆,現今世界知識遞移的模式,從紙本轉變為線上,不僅載體變了,連發表速度、連結性、回應速度都變了,甚至連影響力浮現的方式也改變了,他期盼能打造適合自己國度、學習客製化的平台。
孫明峯指出,在全球大規模開放式課程MOOG的推波助瀾下,帶動了課程資源的開放與整合,透過線上學習汲取知識與新興技能或實務性技術,是普遍的現象,數位學習亦成為未來教育場域中的關鍵策略。不僅在技術上發揮了網路的精準、隨選、互動、社群以及數據分析等特性,已經快速建立生態體系,取代傳統教學形式、甚至學位制度的趨勢。
採「以學習者為中心」之設計概念的「台北酷課雲」,為發展「智慧教育」的基礎,孫明峯說明,此平台提供北市親師生適性化的優質雲端學習服務,及網路跨校修課管道等,突破空間限制,跨校共享學習資源。因應不同學習模式的選擇權,引領「適性」、「多元」、「自主」的數位學習趨勢。
孫明峯強調「翻轉」的精神,應是鼓勵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做更高層次的思考內涵。知識性的學習可在課前完成,強化學生對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,老師課程設計亦顯特別重要,依學生個別化的需求適性發展,建立學習模式,如磨課師系統中「教練角色」的概念。
最新消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4
2025-08-15佛光青年走進南非校園 三好精神生根發芽
2025-08-14佛光西來學校 以文化與品格教育培養國際視野青年
2025-08-14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
2025-08-14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
2025-08-14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
2025-08-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
2025-08-14惠中寺《唯識入門》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
2025-08-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
2025-08-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
2025-08-14
相
關
消
息